崇阳提琴戏 交织城市“烟火气”的“文化味”
发布时间:2025-09-17 来源:本站 录入:hsh 【字体: 大 中 小】
9月15日夜晚,崇阳城区街头,一场别开生面的崇阳提琴戏露天开演。围观人群层层聚拢,有眯眼跟着曲调轻晃的老人、踮脚扒着大人肩头的孩童,也有放下购物袋驻足欣赏的中年市民、背着书包匆匆赶来的学生,戏曲声与掌声喝彩交织在夜色里,成了街头最暖的文化风景。
此次上演的《望子成龙》选段,讲述了一段充满戏剧反转的民间故事:一个家庭的两个儿子,“乞丐命”孩子凭借真才实学金榜题名,成了真正的状元;而被宠坏的“状元命”孩子,却因好吃懒做、毫无本领,最终沦为了游手好闲的乞丐。
“这戏里说的不是大道理,但听得人心里亮堂!”看完演出的王大爷忍不住感慨,故事里的“命数”都是虚的,好好教育孩子才是真的,这样的剧情就像长辈讲的老故事,既贴近生活又发人深省。
作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统戏曲,提琴戏在崇阳广受欢迎,源于其深植民间的文化基础。它以独特的大筒胡琴为主要伴奏乐器,曲调兼具婉转与质朴,长久传承中始终以“演百姓事、唱百姓情”为核心——无论是家长里短的生活戏,还是惩恶扬善的民间故事,都与当地人的生活经验、价值观念高度契合。对老辈人而言,提琴戏是童年记忆里的“背景音”;对中年人来说,它是缓解生活压力的“情绪出口”;对年轻人而言,这缕带着“家乡味”的曲调,更是唤醒文化认同的纽带,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联结,让非遗文化始终拥有鲜活的群众基础。
不同于剧场内的正式演出,这场街头提琴戏没有华丽布景,没有门票门槛,就搭在市民常逛的街头巷尾——身旁是亮着暖光的小吃铺,耳边偶尔传来商贩的吆喝声,艺术与生活场景自然交融。“平时下班回家就是刷手机,今天看场戏,感觉生活多了点滋味。”市民李先生说,这样的演出把“高雅”的非遗变成了“触手可及”的消遣,既丰富了夜间文化生活,也让街头多了份烟火气里的文化味。
当非遗不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,而是融入街头巷尾的日常,它便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。随着提琴戏走进更多的生活场景,崇阳让传统艺术与城市烟火气共生,让百姓在寻常日子里,就能触摸到文化的温度。
全媒体记者:赵浩 孙诗炜
一审:熊哲
二审:黄益民 熊晓辉
三审:全宗海